周口港:商贾云集 舟车辐辏 昔日“小武汉”迎来航运新时代
本文来源: 综合部 发布时间: 2018-10-17 15:45:03
周口港:商贾云集 舟车辐辏 昔日“小武汉”迎来航运新时代
广电全媒体记者:冯雪兰 杨璐
内陆周口,因港而生。
从数百年前的水运兴盛,
到上个世纪的搁浅败落,
再到现在重新复航,
周口人的航运梦一直都在,
从未放弃。
如今,
这个枕水而建的城市,
正在航运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商贾云集,舟车辐辏,昔日“小武汉”迎来航运新时代。走进周口中心港,100多辆满载货品的大型运输车辆从码头堆场延伸到港口外汇林大道上;码头内港池边吊装设备、传送带等装卸设备正在紧张的往靠泊船只上装卸粮食、吨包、集装箱等货品;中心港港池内和沙颍河航道上靠泊和运输船只近百艘,港监船在河道内来回巡逻引领船只入港。明清时代素有“小武汉”之称的周家口,今天再次形成万商云集,百舸争流的辉煌场面,沙颍河航运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
周口因航运而得名,
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
是历史上著名的水旱码头、商业重镇,
素有“小武汉”之称!
沙颍河有2000多年航运历史,
曾是著名的鸿沟水系重要组成部分。
翻开任意一个版本的中国地图找到河南,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口境内的河流分布情况。其中,几条主要的河流贾鲁河、沙河、颍河在周口市区交汇,“三川交汇”,所以现在的周口市区又称川汇区。
实际上,周口市最早的名字叫“周家渡口”或“周家口”,意思就是一户周姓人家在河边设置的一个渡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集镇,如此慢慢发展,成了今天的周口市。
根据历史记载,明代万历年间,贾鲁河河道疏浚完成,周口就是南接江淮,北通山陕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到清朝乾隆年间,周口的航运发展达到顶峰,拥有船户700多家,周口码头日吞吐量达80万两纹银。先后有14省行商巨贾、能工巧匠来周投资兴业,年营业额达到约500万至600万两纹银。
然而,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
周口的航运业一度搁浅。
直到2009年,沙颍河周口段才成功复航。
目前,
这条航线是我省最长的内陆航运线。
内河航运是我市独特的资源优势,
从周口出发的货船沿沙颖河出发入淮河,
跨洪泽湖,过京杭大运河入长江,
最后达到上海港,
是河南唯一能实现常年通江达海、
河海联运的黄金水道。
“周口市航通物流有限公司侯经理说:“我们的经营范围比较广,除了拉粮食外,还有发送钢板、钢渣等。我们的车船不空跑,比如我们去连云港拉粮食,回来我们拉钢渣。来到周口港,没想到规模这么大,在这里发展我们越来越有信心,感谢市委市政府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发展平台。”
因水而兴的周家口在明清时代素有小武汉之称,商贸航运繁盛400余年。千年潮未落,时代扬新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沙颍河通江达海功能再次凸显,以周口为起点,沙颍河航运上游可到漯河、平顶山;向东沿淮河而下,分别从上海、盐城、连云港实现通江达海。单船通航能力可达两千吨,拖队可达一万吨以上,集散货能力可覆盖河南、湖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随着内河航运的再次复兴和繁荣,沙颍河被国家规划为内河航运高等级航道,是国家规划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重要的一线。
周口市宏华粮贸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尚清兰从事粮贸经营十六年了,往年他们的运输多半通过公路、铁路,运量小、成本高。自周口港开港后,他们第一家入驻,通过水路运输,运费低,运量大,船舶又可以作为“流动仓库”,节省了许多成本,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效益。尚清兰说:“周口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外商来购买粮食,为当地老百姓增加了许多收入,也给我们增加了业务量,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迅速。”
周口中心港加快建设力度,原计划三年建成的八个挖入式港池,今年底主体全部完工。已经开港运营的四号五号港池吊装设备日渐完善,现代化设备逐步在安装,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集装箱、散杂货,大件货物的吊装能力,周口港的业务量迅猛增长,昔日的小武汉今日又迎来了“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航运发展新时代。
周口港正成为中原经济区贯通陆海大通道、
连接长三角的桥头堡,
成为河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航运新起点。
它将成为周口在河南省
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
未来的“黄金水道”
能为周口人带来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