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侯志勇:33年执着守护城市生命线
本文来源: 综合部 发布时间: 2018-09-04 11:38:48
中国水利报:侯志勇:33年执着守护城市生命线
第3723期 民生水利版 出版日期:2015-11-17
□本报记者 董一鸣 通讯员 杨其格
“我是供水人,我为供水做什么?”没想到这个疑问,日后竟成了侯志勇的工作箴言,整整鞭策了他33年。
侯志勇,河南水投集团平顶山市自来水公司管网管理处维修队队长。1966年5月出生,自1982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坚守在供水管道抢修一线。33年来,他注重学习创新,探索出大管道带水快速抢修技术,成功实施“三瓣卡及改进球磨管胶圈”技术改造项目,积极为用户排忧解难,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被群众誉为“鹰城好人”。
全时备勤,守护城市生命线
供水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每天都会有几十万立方米的自来水,通过地下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如果管道破裂,不但会造成自来水流失,而且直接影响用户的正常用水。所以只要管网漏水,抢修人员就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管是冰天雪地还是烈日当头,或是大雨倾盆,365天备勤,24小时守候。
在侯志勇的卧室里长年摆放着一个维修管道的工具包,即使在半夜接到抢修电话,也可以拿包就走,不拖延赶到现场的时间。对于自己负责的抢修工程,他总是在最短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数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和广大市民的好评。
多年的工作,侯志勇趟过煤泥河,跳过化粪池,钻过下水道,当过潜水员。而那段钻下水道的经历,侯志勇至今难以忘记。那些年,管道测漏技术不发达,查找暗漏就成了工作上的一大难点。管道有漏口,不但自来水白白流失,而且直接影响到用户用水。
在光明路至曙光街路段,居民长期反映水压低,多方查找都没有找到管道漏点。根据经验,漏水点很有可能在下水道内。侯志勇决定进下水道看看。下水道高约1.5米,底下污水齐臀部深,在下面走必须弯着腰、猫着背,脸紧贴着下水道的顶部。考虑到下水道内缺氧,只能打开路面两个窨井盖,保持通风。当时查找暗漏时正值夏季,下水道内臭气熏天,窨井盖打开,风通了,但是刮的都是污物混合散发出来的臭风,刺鼻难闻,而侯志勇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找到漏口后,他立即进行开挖修补,终于解决了光明路附近大片居民楼多年来用水水压低的问题。
心怀信念,当好合格供水工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的侯志勇也变成了一个中年汉子,由于长年弯腰抢修紧张工作,侯志勇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05—2006年,市创优工程在全市展开,市区很多道路进行扩建改造,公司管网抢修经历了建厂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半年多时间管网处配合创优道路改造,处理供水管道漏水百余起。在此期间,侯志勇腰疾复发,疼得直不起腰,但为了抢时间、赶工期,他甚至躺在地上指挥抢修。“我是供水人,我为供水做什么?”就这样一个信念一直激励着侯志勇每年处理大小事故800多起,为公司挽回直接损失数十万元。
33年里,侯志勇基本没休过什么假。翻看侯志勇的工作日志,经常会出现深夜2点多、3点多到家的记录。侯志勇曾经是个铁杆钓鱼迷,有全套的钓鱼装备,后来都送人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和朋友一起外出钓鱼。很多时候,回到家中,亲人都已进入梦乡,他会自己悄悄将沾满泥浆的衣服洗完后,睡到另外一个房间,而只要一听到电话后就又外出了。这33年,为了工作,侯志勇失去了很多,可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换一个工作,在他看来,活儿总要有人干,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一行,就得当一名合格的供水工。
2014年夏季,63年不遇的旱情袭击了鹰城。已经是管网管理处副处长的侯志勇带领管网处的同志们,在坡角为65度、地面仅20多平方米的沙土地上,在不能使用现代化器械的情况下,仅用了8天时间就修建了二级提灌站。在一次施工的紧要关头,侯志勇不顾生命安危,憋着气连续8次潜入到3米多深的水底完成作业。“旱情这么严重,老百姓的吃水问题全靠我们,不拼不行啊!”侯志勇说。
提灌站的工程刚刚结束,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到白龟山水库的方案正式确定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侯志勇共6次到刁河渡槽安装管道,检修水泵,拆卸水泵。施工现场,侯志勇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收工,差不多要泡在水中10个小时,大脑就像高速运转的机器,时刻想着的是施工方案和安装步骤,同时还要快速应付安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当年的抗旱救灾任务终于圆满完成。
因为多年来对待工作的认真,侯志勇感动了无数用户。他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管道工首席员工、优秀共产党员;获得市公用事业局系统先进个人、知识型职工、一线英杰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13年获得“鹰城雷锋十佳人物”荣誉称号。他所在的班组还先后被省、市授予“工人先锋号”的光荣称号。此外,侯志勇还组建党员义务服务队,长年义务为大家修理家用电器,利用工作间隙,免费为用户维修室内外供水管道。
勤奋钻研,打造新技术团队
除了日常的抢修工作外,侯志勇还积极钻研,不断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抢修效率。有一次,侯志勇在抢修白龟山水厂断裂的混凝土取水管时,利用传统的两瓣卡来固定补洞,七八个小时过去了,几十米高的水柱不断将补洞冲开。侯志勇现场分析后得出结论:补片之所以被水顶开,是因为两瓣卡的弧度太大,只有减小弧度,分散水柱的压力,才能提高修复的成功率。之后,他制作了三瓣卡来固定补洞,3个多月过去了,设施运行正常。接着,他又通过改变卡子的厚度,来降低抢修中的开挖深度,既节省了抢修时间,又降低了抢修成本。以前一次大型管道抢修至少需要72个小时,现在缩短到了8个小时,一次能挽回经济损失70万元。
2015年,平顶山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经历了全新的改制,新的挑战和机遇也摆在侯志勇面前。公司计划成立创建“侯志勇劳模工作室”,让侯志勇带头组成攻关小组,打造先进团队,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节能降耗等创新工作。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侯志勇做了全新的规划。身为管网管理处副处长的他,以身作则带领同事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更快更好地完成每一次抢修任务。同时加大学习力度,开展传帮带,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他还坚持建立义务服务队,帮助更多贫困的人。
30多年来,侯志勇一直坚守在管网维修一线,何时何地都舍不得放下手中那把管钳。他热爱管道维修工作,管道维修也离不开他。这就是侯志勇,一个普普通通的供水一线职工,他没有豪言壮语,但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员的誓言,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