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碧波长流似画屏(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本文来源: 综合部 发布时间: 2022-05-14 11:04:30
□本报记者 谭勇 刘晓阳
俯瞰中国的江河版图,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出丹江口水库,自南向北,一路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流域,形成四大流域相互连接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构建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新格局。
奔腾不息的丹江水一路向北,润泽华北大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然成为北方许多城市的供水安全生命线、经济发展保障线和生态恢复水脉线。
来自省水利厅数据,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全线累计供水近46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7900万,2021年5月14日至今调水量超96亿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最高值。
如今,沿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北京城区七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北调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随着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地位逐步由“辅”变“主”、用水需求由“弱”变“强”,南水北调水也已成为河南城乡供水区居民的主水源。
截至5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我省供水超160亿立方米(含生态补水),全省11个省辖市市区、43个县(市、区)城区和101个乡镇的2600万人直接受益;累计向我省26条河流、8个湖库生态补水约35亿立方米,让生态美景永驻中原大地。
牢记嘱托 守好一库碧水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这一年河南谋大事、成要事、破难事。
始丹江,出南阳,穿黄河,依太行,我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自南阳丹江口库区沿总干渠直到安阳。这一年,我省对这一饮用水水源进行了立法保护。
从去年5月31日成立立法起草工作组,到今年1月8日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完成立法保护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仅用时233天。
“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省水利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陈德新说,《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出台后,水质保护更加严格,执法模式改为综合,水源保护更有保障。
有了法制,还要建机制。这一年,南水北调河湖长制应运而生。
南水北调荥阳段33公里河道静静流淌,由此穿越黄河,一路北送。“保障南水北调一渠清水北送,是河长的职责和使命。”作为荥阳市市长、南水北调荥阳段河长,王效光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在按照规定动作开展巡河的基础上,他想得最多的是创新方法破难题,仅用7天时间就解决了南水北调关帝庙段左排下游排水沟淤积问题,保障了供水安全。
王效光只是我省南水北调河湖长中的一员。“河南在中线率先建立起南水北调河湖长制。”省水利厅河长处负责人介绍,河南在工程沿线8个省辖市40个县(市、区)全面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区和干线工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体系,共设立河湖长987名。
为确保水质安全,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采取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每月开展例行监测,定期对库区8个点位和入库支流12个断面实施监测分析,每年开展一次109项地表水全因子分析监测。
保水质,植绿护绿很重要。通过不断植绿,昔日的淅川县石漠化区域如今已重新披上绿装,淅川环丹江口水库两岸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环库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45.3%提升到如今的52.4%,库区绿色屏障初步形成。自通水以来,河南已经累计完成总干渠两侧生态带面积23万亩,在总干渠两侧970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筑起生态安全屏障。
调蓄有力 护好清水北送
对河南而言,这一年注定不平凡。
去年7月份汛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出现了左岸排水不畅、村庄内涝等情况。针对洪水这一“心腹大患”,河南规划实施防洪影响处理后续工程,加强总干渠红线外272处防汛风险点防范,确保度汛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直肠子’工程,配套的调蓄水库工程必不可少。”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左其亭坦言,南水北调工程运行7年多,如没有调蓄工程,水丰时存不下来,一旦遇到水源区枯水年份或工程维修时易导致断水风险。
“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确保供水安全,河南正在加快调蓄工程建设。”省水利厅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处处长石世魁介绍,根据修订完善的《河南省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专项规划》,河南规划了观音寺等9座调蓄工程,总库容约28亿立方米;规划了南水北调新建供水工程、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生态补水工程等。其中,观音寺调蓄工程已列入国家2020—2022年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观音寺、鱼泉、沙陀湖3座调蓄工程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一方面调蓄工程建设快马加鞭,一方面利用已有水库进行调蓄。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原规划调蓄水库有白龟山、兰营、望京楼、老观寨、尖岗、常庄等6座。通过调度和工程措施,燕山、白沙、纸坊等3座水库已具备调蓄条件,目前全省共有9座现有水库可以调蓄。
“规划新建的9座调蓄工程全部建成后,河南将形成以总干渠为纽带,以供水线路、生态补水河道为脉络,以调蓄水库为点状保障,辐射水厂及配套管网、河湖库网的南水北调供水网络,提高南水北调水资源在我省的利用能力,实现在南水北调水资源丰枯变化下的弹性应对,形成‘一渠清水送万家,多水联调保安全’的水资源利用格局。”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说。
幸福民生 建好现代水网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提出“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的重要指示,2021年5月14日在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提出“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的重大要求。
不久前,水利部计划开展省级水网先行区创建工作,这是国家水网建设以来的重大举措。河南占“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中的“两横一纵”,且处于国家水网的中心位置。
“河南争创这个先行区,有机遇、有优势。”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表示,通过工程建设,立足“三横一纵四域”的省级水网布局,密切结合区域自然水系和引调水工程等,科学规划市、县水网,建设纲、目、结清晰的水网“一张图”,全面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
这“一纵”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也是全省水资源时空调配的重要通道。
“五一”假期过后,郑州工大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振波每天中午都为在家上网课的外孙准备午饭,所用的水就来自丹江口库区。目前,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北调水。作为外墙保温行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的主要发明者,赵振波正在谋划在清丰县投资建厂扩大规模,他所看重的就是当地政府民生为先的情怀。
濮阳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是濮阳市政府与河南水投集团联合打造的民生工程,实现了包括清丰县在内的丹江水全域覆盖。近一段时期,负责濮阳项目的河南水投集团中州水务副总经理车奇星又开始穿梭在郑州和开封之间,即将开始的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就是南水北调供水效益不断扩大的体现,不久的将来开封也将用上丹江水。
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这一年,河南省进一步扩大南水北调规划供水范围,舞钢、淮阳、濮阳、台前、范县等5个县(市、区)供水工程建成通水,郑开同城东部等18个市、县(市、区)新增配套供水工程建设提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与配套工程在河南省形成了南北一纵线、东西多横线的供水水网,形状像一个鱼骨架。”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雷淮平说。
“建设国家水网是国家治水布局下的一盘大棋。在这个棋盘上,南水北调东中线和西线都是关键棋子,是决定国家水网棋局走向的点睛之笔。”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王浩这样评价。
这条人工天河,已是国家水网中造福华北、润泽京津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