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日报:十大水利工程 打通中原水脉

本文来源:   综合部     发布时间:  2020-12-28 00:00:00

 

(高长岭 国立杰 彭可)统筹治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实施四水同治是省委、省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十大水利工程,是我省实施四水同治战略的重要抓手,是省委、省政府谋划的首批四水同治重点项目。

通过四水同治,我省将构建起“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十大水利工程是现代水网体系的骨干工程,也是打通中原水脉的关键。

内连外通增加水资源

为了深入实施四水同治,省委、省政府在前期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全省实施十大重点水利工程。

这十大重点水利工程分别是:引江济淮(河南段)、小浪底北岸灌区、小浪底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洪汝河治理、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卫河共产主义渠治理、黄河下游贯孟堤扩建等10项工程。

十大水利工程涉及淮河、海河、黄河、长江四大流域,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对我省增加水源、完善中原水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全局意义。

截至今年11月底,十大水利工程已开工9项,累计完成投资135.97亿元,占总投资的39.9%;2020年度下达投资计划118.89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21.17亿元,占年度下达投资计划的101.9%。

引江济淮工程在我省从豫皖省界练沟河倒虹吸开始,利用清水河3级泵站提水至试量站上游,经鹿辛运河自流至鹿邑后陈楼调蓄水库,再通过管道北送至七里桥调蓄水库,随后分为两支,一支北送至新城调蓄水库,向商丘城区供水,一支向东为夏邑和永城供水。

按照规划,到2030年,引江济淮(河南段)工程可向周口、商丘地区供水5亿立方米,2040年可供水6.34亿立方米,可有效保障城乡生活及工业生产供水,保障近千万人饮水安全和煤炭、火电等重要行业用水安全,大大缓解豫东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小浪底南岸、北岸灌区,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建成后,小浪底水库将成为我省的稳定水源,为我省每年新增9.2亿立方米黄河清水。

据统计,十大水利工程完工后,可新增年供水能力17.81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生产、生活用水9.3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8.5亿立方米。

互通互济 盘活水资源

我省以南水北调总干渠为纵轴,以黄河、沙颍河、淮河为横轴,形成了“一纵三横六区”的水网格局,但6个区域之间的水资源还不能充分连通起来,特别是区域之间、流域之间缺乏骨干水系连通工程,造成汛不能蓄、涝不能排、旱不能引,用不上当地水,引不进外地水,留不住过境水。

我省水利工程不足,水网不畅,推进十大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大水网、形成大循环、发展大水利,有利于在全省形成“系统完备、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网体系。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将打通中原“水脉”,让各个区域的水连起来、活起来、美起来。

三江连通,互补互济。十大水利工程中,引江济淮(河南段)工程、赵口灌区二期工程建成后联合运用,可以充分利用沙颍河、贾鲁河、惠济河的现有水系条件,形成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互连互通、互补互济的水网格局,解决豫东地区生产、生态、生活用水难题,使水系不通、水量不足、水质不好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我们大家盼着早日能用上长江水。”引江济淮清水河段赵楼泵站附近的小厂村村民王广林说,附近都是沙淤地,三天一小旱,十天一大旱,将来长江水引过来,地下两三米就有水,浇地不用发愁,大家也能吃上更好的水。

在黄河北岸,相关工程与卫河(大运河)连通,黄河南岸工程与沙颍河水系连通,从而基本形成黄河两岸的“清水走廊”,构建覆盖12个省辖市和5个省直管县(市)的豫北、豫中、豫东骨干水网。

配套扩容 用足水资源

“守着黄河没水吃”,是困扰黄河两岸不少群众的老问题。十大水利工程中,多项涉及黄河水资源利用问题。依托已有的重大水利工程,我省谋划重大水利工程,扩大原有工程效益,扩大灌区面积,补充地下水,用足水资源。

我省水资源匮乏,有限的水资源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夏季水多,冬季水少,水系连通之后,水资源就可以通过水利工程,打破时空限制,实行按需调配,更高效地利用水资源。

引黄工程扩容,灌溉面积增加。小浪底水库是位于我省境内的重大水利枢纽,在规划建设时期就为水库配套建设预留了南、北岸供水口。我省在实施四水同治中,决定建设小浪底南岸灌区、北岸灌区工程,可以增加灌溉面积100多万亩。

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建成后,将使灌区面积扩大到587万亩,比原来增加220.5万亩,成为我省第一大灌区,全国第四大灌区,可年新增粮食4亿斤以上,对于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灌区引水,还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引黄工程可以向卫河、蟒河、惠济河等河流补水,改善4480平方公里区域水生态环境,促进4.4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超采治理。赵口灌区二期工程还可以有效提升输水能力,提供年生态用水950万立方米,可向涡河、惠济河进行生态补水,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

隆冬时节,水利工地上机声隆隆,四水同治步履铿锵,十大工程阔步前行,一张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轮廓初具,一幅人水和谐的画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