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黄河报:河南:战“疫”保民生

本文来源:   综合部     发布时间:  2020-02-29 14:36:42

 

  (中国水利报记者李乐乐 彭可)2月24日,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记者视频采访了位于鹿邑县试量镇的试量水库施工现场,这里是河南省十大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第三施工标段的一部分。通过视频,笔者看到,工地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机械设备等正在消毒杀菌处理,几个区域与外界围挡封闭管理。

  据河南省引江济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全力介绍,该标段保障防疫物资已经充足到位,工地食堂、人员密集的工作场所、集体宿舍已确保充分通风透气,定期消毒,人员疫情筛查实施动态监督管理,符合复工条件,已得到地方政府批准复工。目前,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正加紧组织工人陆续返岗,对符合复工条件的标段经地方政府验收后及时复工。截至2月24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累计返岗147人,已有两个标段正式复工。

  疫情当前,河南省各地水利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积极组织重点水利工程复工、开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水利工程建设复工,确保疫情防控和施工生产“两不误”,交出了河南水利人的抗“疫”答卷。

  工程开工:防疫两不误

  2019年,河南省“四水同治”初战告捷、落地生根。

  为破解河南面临的缺水、排涝等“水难题”,2018年年底,河南决定实施总投资357亿元的十项重大水利工程,保障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目前,河南省十大水利工程已开工7项,总体进展顺利。截至1月31日,累计完成投资38.49亿元,其中2020年度累计完成投资0.74亿元。

  为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2月20日,河南省水利厅下发通知,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积极组织重点水利工程复工开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全省十大水利工程和省重点水利项目认真做好疫情防控,积极准备开工复工,争取2月底前全部复工。

  按照要求,各项目将尽快落实复工后所需人工、材料、机械等要素,分标段、分工点逐步复工。按照2020年确定的投资目标任务,做好目标任务分解细化,重新制订年度施工组织方案。认真对照河南省十大水利工程和在建重点水利工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开工复工有关要求,尽早达到开工复工条件。

  复工在即,防控不能松。根据近期出台的《河南省十大水利工程和在建重点水利工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河南省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复工提出了9项条件,要求各项目法人设立疫情防控机构,制订疫情防控方案,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如设置单独的隔离观察宿舍、保障防疫物资充足到位、排查开工复工人员、实名登记全部进场人员信息、每日检测参建人员体温等。

  在四水同治治水方略引领下,河南省谋划实施的十大水利工程分别列入了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国务院进一步治淮和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国家规划,成为河南省统筹优化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配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补齐工程短板,润泽百姓农田和心田。

  春灌开启:力保粮丰收

  在河南省濮阳县渠村乡,汩汩黄河水通过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引黄闸,沿引黄入冀总干渠北上。一路经濮水河、马颊河流向清丰县,一路通过范石村节制闸经第三濮清南总干渠流向南乐县,滋润渠村灌区的广袤土地。

  截至2月24日,渠村引黄灌区已经引水4天,完成引水量800万立方米。引黄输水沿线群众抓住总干渠来水的大好时机,迅速掀起春灌高潮。据村民们讲,去冬雨雪偏少,小麦旱情严重,这些天正为春灌发愁,总干渠黄河水来的真及时,解决了当务之急。

  2019年,河南粮食全年总产量669.5亿千克,总产和单产均创新高。新的一年,中原粮仓再当重任。为了保障小麦春季灌溉,2月24日,河南省29个大中型灌区已开闸放水,全力保障农业生产,保障夏粮丰收。

  当前,正值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冬小麦返青灌溉的关键时期,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决定,自2月11日开始,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每秒增加100立方米,2月21日再次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为黄河下游春灌用水提供充足水源。

  值此关键时刻,河南省水利厅要求各级水利部门严格强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不误农时抓好春季农业灌溉,保障夏粮丰收。

  全省各灌区管理单位积极行动,开展春灌工作。新乡市大功引黄灌区管理局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引水渠清淤工作,确保大功灌区“大动脉”安全平稳运行。广利灌区管理局实行蓄墒灌溉,为小麦当前及后期生长做好水分储备。林州市红旗渠灌区管理局根据降雨情况、土壤墒情,按月度制订灌区水量分配方案,先下游后上游,分块分时段进行,并安排专人进行水量调度。

  截至目前,河南省有29个大中型灌区开闸放水,其中大型灌区13个,累计引水2.7亿立方米。各大中型引黄灌区密切关注黄河流量变化,优化配置水资源,全力满足冬小麦春灌用水,同时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为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展现中原人民的新担当新作为。

  供水开闸:保障生命线

  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水利厅迅速行动,要求各地确保疫情期间农村饮水安全。结合病毒传播途径、存活环境、与水质影响等有关信息,分类实施疫情期间农村供水保障工作。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水源安全。各管理单位、供水水厂(站)严格落实水源防护措施,加强水源地(含水源地、取水口、引水渠等)巡查,及时清除垃圾(特别是散落的口罩)或枯枝败叶等潜在污染物,落实水源防护措施,严防严控水源水质污染。

  严格净化消毒等净水工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按照各类供水工程的具体情况,已配备净化消毒设施的集中供水工程,规范水质净化消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未配备消毒设施设备的集中供水工程,配发成品消毒剂,安排专人定期投加;对分散供水工程,一方面加强饮用水安全宣传,做好小散工程卫生防护工作,引导当地居民煮沸饮用;另一方面,配发消毒剂,指导用水户定期投加消毒。

  加强水质自检,保证水质合格。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加强农村供水水质监测工作,近期重点加强对病毒等微生物指标的监测,加强水质检测,保障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消毒剂余量符合标准要求。对水质监测不合格的供水工程,上报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责成供水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消毒净化措施,实现水质达标。

  加强厂区防护,隔断传染源。各水厂采取封闭管理措施,严禁与供水工作无关人员入内。供水管理人员做好自身体征检测,同时做好厂区消毒、卫生防护工作。农村供水管理单位、各供水水厂(站)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值班工作。

  疫情当前,河南水利人深情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严格河湖管理,科学调度供水。全面加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健全完善全省水利系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强化值班调度、信息共享、协同作战,确保水利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