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报:“半城土”华丽嬗变“半城湖”

本文来源:   综合部     发布时间:  2019-07-15 10:59:35

 

中国水利报:“半城土”华丽嬗变“半城湖”

□本报记者 李乐乐 特约记者 杨其格 通讯员 张海涛

2019年7月12日 美丽中国版头条


 01.bmp

       夏日傍晚,北汝河边凉风习习。傍临河边的河南省汝州市汝河沙滩公园,游人纳凉嬉戏,轻松惬意。 住在王寨乡的李女士, 每周都会开车带孩子来玩。她说,现在河水清澈见底,还有鱼虾,特别漂亮,很适合孩子。

 

     2014年8月,河南省水利厅批准汝州市为省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建设开展以来,汝州市共完成投资96.83亿元, 各重点示范项目、新增项目等均全面完成。如今的汝州,碧水绕城市,五湖缀绿廊,绿意盈盈,生机盎然。

  作为资源型城市, 多年的煤矿采挖导致汝州市植被破坏、 地下水水位降低,缺水严重。以建设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为契机,汝州市推进“四水同治”,综合治理全域水系,以水润城,以水丽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嬗变。

03.bmp 

 

引水入城 林廊碧波靓瓷都

  在汝州城东, 新建的中央公园如同碧玉般镶嵌城中。 公园依托广成河而建,南北绵延7公里。汝州市在北汝河上游拦坝蓄水, 清洌的河水通过幸福渠、跃进渠,流入广成河,再流过自北向南建设的5个湖,又汇入北汝河。

04.bmp

   三种不同的景观风貌、14座滚水坝再加上“动起来”的河水,让4000余亩的公园园林景观更加富有生气。

  中央公园是未来汝州的核心区,以“绿廊相连、水网相通、文脉相继、城园相融”为规划目标,构建“一水·三段·五湖·多点” 的景观结构, 结合汝瓷、汝贴、汝曲等突出的文化特色,形成多个体现汝州文化历史、 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的景观节点。

05.bmp

    汝州市通过蓄引结合, 从水库及北汝河引水,实施了洗耳河、北汝河、幸福渠、 陆浑水库东二干渠4条水脉及5个湖泊的互连互通, 水网水动力得以增强,地下水得到回补,形成了河湖相连、围湖建城、依湖而居的滨水城市特色。

  汝州市打造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绿满城廊”的城市空间景观,成功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成为了一座生态宜居绿城。

06.bmp

   通过实施北汝河、洗耳河、幸福渠等城市河渠综合整治工程、 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汝州市实现了水环境的全面治理。全市出境水质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多项指标均为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至98.5%,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河湖拦蓄留住过境水, 引水增供用好外来水,治理污染改善出境水,水系连通盘活境内水,汝州市实现“引水入城,聚水润城,矿山变绿”。

 

 聚水润城 爱水护水树典范

  沿着北汝河北侧堤坝前行, 堤内便是绿树成荫的滨河公园,全长约6.4公里,时有小湖泊点缀其间。 而堤外,是正在施工的汝州市北汝河橡胶坝二期工程。

  “过去, 这段北汝河杂草丛生,水质不好还时常断流,”该项目技术负责人邵相介绍道,“橡胶坝建成后, 可与已建橡胶坝形成长达10公里的水面,到那时周围生态环境会很美。”

 

   汝州市统筹使用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北汝河过境水、陆浑水库水、非常规水等水源, 以北汝河二期橡胶坝等蓄水工程为依托, 优化了水资源配置,将城区防洪涝标准均提升至20年一遇,彻底解决了城市水荒与内涝问题,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而规划中的滨河风光带, 城市—公园—河流共生的画卷正呼之欲出。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汝州市大力推行债券、基金、PPP等融资方式,驱动生态水系、公园绿地等提质工程建设, 破解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资金瓶颈,推动全域生态化。水生态综合治理PPP项目总投资约32.10亿元,多元融资助力从“百里煤海”向“绿色主题”的转型提质,支撑了当地可持续发展。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汝州市通过水资源配置、 节水改造及城市节水器具的普及等措施,以“三条红线”倒逼产业结构调整。 全市城区生活节水器具全部普及, 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9.8%,创建省级节水型小区7个、省级节水型企业1家、 省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2个,并成功创建了“省级节水型城市”。

 

  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汝州市建成了一批滨水景观, 形成了商务中心区、生态公园、静脉产业园等一批滨水产业高地。 汝水一湾,繁兴两岸,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0.53亿元,实现总产值10.59亿元。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也被应用在水生态建设中。 结合智慧环保、数字化城市管理等平台,汝州市深度融合监督管理信息化与制度化,坚持源头治理、精准治理、依法治理及长效治理,形成大数据慧治、大监管共治的治水管水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围绕‘水管理、水安全、水节约、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六个方面,完成了各项试点任务,构建了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生态格局。”汝州市水利局局长王国强说,“通过试点建设, 汝州市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显著增强, 成功打造出‘水绿相拥创丽景, 河湖联动兴汝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